香菇冬季管理关键技术-凯发官方首页

香菇冬季管理关键技术-凯发官方首页

2023-01-17 09:46:41


(资料图片)

魏银初 班新河丁亚通 孙联合

冬季气温低,香菇生长速度慢,易形成菇形圆整、柄短、肉厚的优质菇,但如果操作管理不当,也会出现出菇少或不出菇等问题。要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,需要根据菌棒所处的不同发育阶段,因地制宜,科学管理。为提高香菇种植者管理水平,特提出香菇冬季管理关键技术。

1.发菌培养。整个发菌期主要是围绕着调节菌袋的温度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。其具体管理措施如下。(1)合理摆袋。根据菌丝生长所需温度采用菌袋集中堆码或分散摆放方式,菌袋温度低,集中堆码菌袋,利用菌丝产生的呼吸热提高菌袋温度;菌袋温度高于30℃时,将菌袋“井”字形或“△”形摆放,加强散热,以降低菌袋温度。(2)科学调节温度。菌袋培养期间,根据不同生长期的气温、堆温和袋温的变化,及时加以调节,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。菌丝萌发定植期:以保温升温为主,采用集中堆码菌袋,加厚覆盖层、减少通风方式,使菌袋温度保持在25℃左右。菌丝生长期:菌丝培养半个月后,菌丝快速生长,菌袋温度高于室温2~3℃,此时注意保持棚(室)温在25℃最合适。菌丝旺盛生长期:当菌袋培养20天以后,菌丝处于旺盛生长状态,尤其是刺孔以后,需氧量增加,堆温上升较快,应特别注意防止高温,如果菌袋温度超过30℃,必须疏袋散热,以“井”字形或“△”形叠放。(3)加强通风换气。协调好通风换气与发菌温度的关系,气温高时选择早晨或夜晚通风;气温低时中午前后通风;菌堆大而密时多通风,菌温高时勤通风。(4)注意控湿控光。发菌阶段要求场地干燥,空间相对湿度在70%以下,防止雨水淋浇菌袋和场地积水潮湿。遮光发菌。(5)及时翻堆检查。发菌期间,结合温度调控进行翻堆检查,清除污染菌袋,并进行刺孔增氧。一般翻堆2~3次。(6)合理刺孔增氧。一般采用两次刺孔法,第一次是接种穴菌丝圈完全相连后,人工辅助刺孔,每个菌穴用直径5mm的工具刺6~8个孔;第二次当菌丝满袋后,用机械刺孔,每个菌袋刺60~80个孔,孔直径5mm左右。刺孔要及时散热,防止烧菌。

2.适时转色。秋栽香菇菌丝长满袋后,菌棒表面会形成瘤状物,并进入转色管理阶段。香菇菌袋转色好坏,直接影响出菇的快慢、产量和质量。转色能为香菇菌袋营造一个保护层,利于以后的出菇管理。转色需要的环境条件:温度15~25℃,最适温度为18~22℃,湿度控制在85%左右,辅以适当的通风和散射光刺激。整个转色过程需要15~20天。转色过程中菌袋内常常分泌出黄色汁液,要及时刺孔排出,防止菌袋污染。成功转色的菌袋菌膜呈有光泽的棕红色,菌皮厚薄适当,具有较强的韧性。转色期间,部分品种会出现袋内菇,要及时清理,防止腐烂而污染菌棒。

3.出菇管理。生理成熟的菌袋,在一定的温差、干湿差、通风、散射光刺激下,菌丝开始扭结并发育形成菇蕾。为促使菇蕾形成,要通过调节棚膜和遮阳网,以达到适宜的催蕾条件。催蕾时需要的环境条件是,适宜的出菇温度(低温型品种出菇温度为6~18℃)和10℃左右的温差刺激、空气相对湿度85%~90%、充足的氧气、适宜的散射光。此外,对菌皮较厚的菌棒,可采用振动刺激法促使菇蕾形成。冬季出菇管理重点是减少棚顶遮阴物,增加光照,夜晚盖严薄膜,必要时加盖一层遮阴网等覆盖物。

4.间歇养菌。每一茬菇采收后,根据温度不同,菌棒要养菌7~15天,以使菌丝恢复生长,积累营养,利于下茬菇现蕾。适宜的养菌温度为24~26℃,空气相对湿度为70%左右,遮光通风。当采菇处菌丝发白吐黄水时表明菌丝已复壮,即可补水催蕾。

5.菌棒补水。当菌棒含水量低于40%时,菇蕾很难形成,需及时补水。菌棒含水量过低,容易造成出菇密、菇体小;补水过多,易造成菌丝缺氧死亡和烂棒。第一次补水后,菌棒重量应达到装袋时菌棒重量的90%。补水方法有注水法和浸泡补水法。折径18厘米的塑料袋制作的菌棒,常用注水器补水法,折径20厘米的塑料袋制作的菌棒,常用浸泡补水法或真空负压补水机补水。

6.采收。采收香菇应尽量选择在晴天进行,晴天采收的香菇色泽鲜艳,菇盖光滑,烘干后质量好。鲜销香菇采收一般要求菌膜微破,不开伞,菇体含水量低;干制香菇采收一般要求菌膜已破,菇盖展开七至八成,仍有部分内卷。采收标准以符合收购商要求为宜,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。

(作者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驻马店综合试验站团队、市农科院园艺所食用菌团队

关键词:

网站地图